新时代营销: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

在如今的数媒营销时代,人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关注及放大,作为品牌来说更是如此。因此在品牌进行营销时,应该注意自己的措辞,避免适得其反。

 

不要做:

 

使用性别刻板印象:

反面案例:如“妇女节:用女性作为消费主义的陷阱”和“五个女博士:贩卖容貌焦虑”。这种营销方式将女性视为某种特定的消费群体,并试图通过强调性别特征来推动销售,这不仅不尊重女性,还可能加剧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。

 

忽视消费者感受:

反面案例:“花西子:哪里贵了”。当消费者对价格提出质疑时,直接反驳或忽视他们的感受可能会让消费者感到被冒犯,进而对品牌产生负面印象。

 

文化歧视:

反面案例:“杜嘉班纳:筷子风波事件”。该品牌曾发布了一则广告,因对亚洲文化的误解和不当呈现而引发争议。在全球化背景下,企业应更加谨慎地处理跨文化问题,以避免引起误解或冒犯。

 

冒犯特定群体:

任何形式的冒犯性言论或行为都应避免,包括对年龄、性别、种族、性取向、宗教信仰等的歧视或偏见。

 

该做的(什么该说):

 

与目标客户共情:

深入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、期望和价值观,以制定更符合他们需求的营销策略。通过共情,企业可以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联系,提高品牌忠诚度。比如外卖软件“饿了么”在春节时期希望大众不再需要饿了么。

 

避免敏感话题:

在营销活动中,尽量避免涉及可能引起争议或冒犯的话题。如果必须提及某些敏感话题,应以尊重、包容和客观的态度进行呈现。

 

尊重各类人群:

在营销过程中,企业应尊重所有人的权利和尊严,包括不同的性别、年龄、种族、性取向、宗教信仰等。通过展示多样性和包容性,企业可以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。

 

1.jpg

1.jpg